推动新时代青年创业离不开“双轮驱动”
发布日期:2024-03-08 04:13    点击次数:72

新时代青年创业面临一系列新困境和新挑战,特别是来自政策、资金、社会、传播等多维度的影响,创业青年亟须重构动力支撑。从宏观层面,有一些共性的措施和路径可以选择,具体可分为鼓励措施和保障措施两重路径,作为推动新时代青年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

一、鼓励维度:推动青年创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重视人才战略规划

大力建设青年人才工作站,实施青年人才帮扶计划。一是参照杭州市青年人才工作站的做法,建议重点建设“1”个青年人才工作站总部,通过政府给予场地支持、国有企业闲置场地、现有的各类孵化园区、高校场地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打造“N”个人才工作站,采用“以人才识人才,以人才聚人才”的方式,疏通人才举荐方式与渠道,凝聚、培育青年人才。二是积极推动团委与人才办实施青年后备人才培育计划,联合开展“青创榜”选拔活动,打造“青年人才大使”“青创人才榜样”,做好人才的宣传推广和培育工作,营造青年人才来穗就业创业的氛围。三是争取人社、教育、科创等政府部门的支持,打造人才落户绿色通道,为国内外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落户提供项目资助、人才落户、创业贷款、生活津贴、创新产品优先采购、税收见面、科研资助等便利,提供快速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二)科学规划扶持资金

针对资金缺乏和流动乱象,建议设立青创发展基金,拓宽创业融资渠道。一是推动成立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面向青联会员、青企协会员、领航学员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募集资金,再引进一定配比的政府引导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建立完善的投后管理机制,针对优秀青年创业项目进行尽调后,通过召开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投票决定是否投资。基金致力于打造成为扶持青年创新创业的资本运营平台,主要用途分为三类:其一,为各类青年创业服务的开展,如创业大赛、项目宣传、创业培训等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其二,对有潜力、有市场的初创项目提供起始期的小额资金支持,承担项目种子资金的角色,目的在于帮青年渡过困难期,鼓励创业青年坚持梦想,创造价值;其三,为领航潜力企业提供资金扶持,股权投资,让其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利于带动青创领航汇项目。二是拓宽青年创业融资渠道。如广州可继续完善和推中国青创板-广州U创板,针对目前U创板页面设计较简单,项目介绍较单一,吸引投资人的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增加评判项目的几项重要参考指标,如网页流量、月活跃量、应用下载量等,增加投资人和项目方的关注度,提高U创板的公信力。强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针对创业青年的小额担保贷款支持;鼓励、引导青年创业风险投资联盟等发展,设立国际青年创业项目路演中心,常态化开展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帮助创业青年对接资金。

(三)重构孵化基地格局

推动构建“1+N”基地格局,将青创基地纳入大盘子。一是依托城市现有场地资源,大力建设“1”家由共青团主导的青年创新创业总部基地(青年人才工作站总站),提供青创孵化园区、人才工作站的“样板房”。二是积极整合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园区、知名高校合作,开放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联合打造“N”个青创孵化园区,基本实现 “一区一基地、一区一特色”。三是推动团委认定的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和人社局、科创委认定的孵化器,能够互认互通,将青创孵化基地纳入全市的盘子,为青创孵化基地的创业青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支持。

(四)创新开展专业培训提质

教育是青年人才培育的关键。具化则是大力建设青创学院,加大青创培训力度。一是大力建设城市青年创业学院,凝聚一批青年创业导师队伍,开发一批具有共青团特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年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引进国外知名、成熟的创业培训与实训课程,提升青年创业学院的品牌度和影响力。二是积极打造青创培训阵地联盟,整合现有的孵化基地、园区、高校,为青年创业培训提供方便、完善的场地,为青年提供“家门口”的创业培训。三是依托青创学院,根据创业青年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层分类的实施培训服务:针对起步阶段的青年实施“青创工坊”系列培训活动;针对初创期青年开展“青创训练营”“青创班”等活动;针对高成长型企业开展“领航计划”等培训活动。

二、保障维度:祛除青年创业持续发展的外在阻力

(一)谋划联席机制

优化青年创业管理体系。一是参考上海、杭州两地成立青年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做法,建议全面提升青年创业工作联席会议规格,成员单位涵盖科创委、人社局等部门,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团委,每半年召集一次联席会议,加强青年创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各类青年创业专属政策。二是根据青年创业的链条,团市委内部成立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团委书记任组长,组员涵盖创新创业工作涉及的部门、直属单位,推动各部门、单位深度参与青创服务工作,例如参照上海团市委,报社负责青年创业就业周刊的版面和编辑,团校负责青年人才培训等。三是鼓励推动成立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或联合会,建议积极整合科创委、人社局、金融局、工信委等部门下属直接从事创新创业工作的单位作为联合发起单位或副会长单位,促进团委认定的孵化基地与科创委和人社局的孵化器认定实现互认互通。

(二)规划再创业机制

针对创业失败案例居多,青年创业发展容易走向极端的情况,共青团等政府职能部门有必要及早构建再创业服务机制。一是联合科创委、妇联等部门对创业青年进行全面的摸查调研,了解创业青年的数据,创业项目的进展,全程跟踪创业青年动向,及时更新创业调查数据。二是联合人社局、高校就业创业服务部门,针对失败的创业青年进行再创业对接服务,对不愿意和不合适创业的青年进行就业指导和定向对接,避免因创业失败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三是转变观念,从以孵化成功项目为目标转向以培育青年创业人才为目标,重在人而不是项目本身,逐渐形成可以流产一个创业项目,但却锻炼真正的创业青年模式。此外还要积极打通创业和就业通道,祛除创业和就业的观念和制度壁垒,最终构建良性的青年创业和再创业生态圈。

(三)落实社会保障机制

大力培育青年创业的风险意识,一方面政府和高校要加强创业风险培训,让创业青年尽早了解市场风险和社会壁垒,做到在创业过程中心中有数,避免因为创业带来巨大的财产风险。另一方面要培育创业青年的保险意识,不仅要为员工购买合法合规的社会保险,也要为自己购买基本的医疗、就业、生育等保险,有条件的青年可以考虑购买一些商业保险,为自身和家庭的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解除全力以赴创业的后顾之忧。此外,政府职能部门也可以适当考虑为创业青年提供一些优惠的保障措施,如在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面提供政府背书,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减少青年创业的风险。

(四)建立心理保障机制

创业青年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氛围,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巨大,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建议政府在推动青年创业工作中联合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创业青年进行全程跟踪心理观察和咨询服务,在创业孵化基地设立专门的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站,创业青年可以主动问询心理专家,心理医生也可以在孵化基地对创业青年进行实地观察,一旦发现心理危机便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和防范。另一方面,青年创业服务部门还要积极与创业青年家庭进行互动,及时沟通创业青年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通过家庭的介入来规避创业青年的心理危机。此外,针对创业青年的心理保障问题,还可以鼓励其他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创业项目加入进来,通过创业的形式来服务创业,实现创业项目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通讯员】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 谢素军;广州市团校 郑航

【来源】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